【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磁力】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初步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知道磁铁能吸引铁制物品。
2. 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和实验,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 各种形状的磁铁(条形、圆形、环形等)
- 不同材质的小物品(如回形针、塑料玩具、木块、纸片、硬币等)
- 实验记录表(可画简单图形或贴图片)
- 魔术盒或透明盒子(用于展示磁铁“吸”物的游戏)
三、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魔术盒,里面装着一些小物品。然后拿出一块磁铁,说:“今天我们要用这块神奇的磁铁来变魔术!”接着将磁铁放在盒子外面,轻轻一靠近,盒子里的回形针就“跳”出来。孩子们惊讶地睁大眼睛,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 探索与发现(15分钟)
教师分发磁铁和实验材料给每组幼儿,引导他们进行自由探索:
- “请你们用磁铁去碰一碰这些物品,看看哪些会被吸起来?”
-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方法,比如把磁铁放在物品上面、下面、旁边等。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记录结果,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
3. 分享与讨论(10分钟)
邀请几名幼儿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适时引导:
- “你发现了什么?”
- “哪些东西被磁铁吸住了?哪些没有被吸住?”
- “为什么有的东西能被吸住,有的不能?”
教师总结:磁铁可以吸引铁制的物体,但不能吸引塑料、木头、纸等非铁质材料。
4. 游戏巩固(10分钟)
设计一个“找朋友”游戏:教师在教室中放置一些铁制物品,幼儿拿着磁铁去寻找并“吸”起它们,看谁找得又快又多。
5. 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提问:“除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磁铁可以吸的吗?”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磁铁应用,如冰箱贴、磁性门扣等。
四、活动评价:
- 观察幼儿在操作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力。
- 通过幼儿的表达和记录,了解其对磁铁特性的理解程度。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思考。
五、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趣味性的魔术引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表达,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后续可根据幼儿兴趣,进一步拓展磁铁的其他特性,如磁极相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