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火柴棍拼图】一、活动名称:
火柴棍拼图
二、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操作火柴棍,帮助幼儿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理解图形之间的组合与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
三、活动准备:
- 火柴棍若干(安全型,避免尖锐边缘)
- 白纸或黑板
- 图形卡片(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 活动记录表(用于幼儿记录自己的拼图成果)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几张用火柴棍拼成的简单图案(如小房子、小船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拼成的吗?”
引导幼儿说出“火柴棍”,并介绍今天的活动主题——“火柴棍拼图”。
2. 探索与操作(15分钟)
- 教师先示范如何用火柴棍拼出一个简单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并讲解拼接的方法。
- 幼儿分组进行自由拼图,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拼出自己想象中的图形。
- 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给予帮助和启发,如:“你可以试试把两根火柴棍拼成一个角,看看会不会变成另一个形状?”
3. 分享与交流(8分钟)
- 邀请几名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图形,是怎么拼出来的。
-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积极评价,肯定他们的创意和努力。
4. 总结与延伸(2分钟)
-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火柴棍可以拼出各种有趣的图形,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 布置一个小任务: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用筷子或牙签尝试拼图,下次带到幼儿园分享。
五、活动延伸:
- 在区域活动中设置“火柴棍拼图角”,提供更多的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
- 结合美术活动,让幼儿用火柴棍拼图后进行绘画创作,丰富表达形式。
六、注意事项:
- 使用的安全型火柴棍应由教师统一发放,确保幼儿使用安全。
- 活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避免误吞或划伤。
- 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应给予更多个别指导,鼓励其参与。
七、活动反思:
本次“火柴棍拼图”活动不仅让幼儿在玩中学,还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逐步增加难度,引入更多复杂的图形拼接,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