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与狼大班音乐教案】一、活动名称:
《彼得与狼》——大班音乐活动
二、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彼得与狼》的音乐故事,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想象力。
2. 认知目标: 让幼儿了解乐曲中不同乐器代表的角色,并能初步识别它们的声音特点。
3.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用动作或语言表现角色特征。
三、活动准备:
- 音乐素材:《彼得与狼》完整版(适合儿童欣赏的版本)
- 图片或卡片:分别代表不同角色(如彼得、鸭子、小鸟、猫、狼等)的图片
- 乐器道具:小鼓、木琴、三角铁等简单打击乐器
- 教学课件或视频片段(可选)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入情境:“你们有没有听过一个关于勇敢的小男孩和一只大灰狼的故事?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这个有趣的音乐故事。”
播放一段《彼得与狼》的音乐片段,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氛围。教师可以边听边引导幼儿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故事中。
2. 欣赏与讲解(10分钟)
教师播放《彼得与狼》的完整音乐,边播放边讲解每个角色对应的乐器及声音特点:
- 彼得:由小提琴演奏,声音明亮、活泼,象征勇敢的孩子。
- 鸭子:由单簧管演奏,声音低沉、滑稽,像“嘎嘎”叫。
- 小鸟:由长笛演奏,清脆悦耳,像在空中飞舞。
- 猫:由双簧管演奏,声音轻巧、灵活,像在悄悄走动。
- 狼:由大管演奏,声音低沉、可怕,象征危险。
教师可以用图片或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每个角色的特点,并让幼儿模仿这些声音或动作。
3. 游戏互动(10分钟)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 教师说出一个角色名字,幼儿根据之前学到的内容,用声音或动作来表现该角色。
- 可以分组进行,每组选择一个角色,用乐器或身体动作来表现。
例如:当教师说“狼来了”,幼儿可以做出害怕的样子,并用低沉的声音发出“嗷呜~”。
4. 创意延伸(5分钟)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为故事设计一个结局。可以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讲述自己心中的“彼得与狼”的故事,或者画出自己喜欢的角色。
五、活动延伸:
-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乐器,供幼儿自由探索。
- 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观看《彼得与狼》动画片,增强亲子互动。
- 在后续课程中可以引入更多经典交响乐作品,拓展幼儿的音乐视野。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音乐欣赏与互动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古典音乐,不仅提升了他们的音乐感知力,也增强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今后可根据幼儿兴趣,进一步拓展音乐教学内容。
备注:
本教案旨在通过音乐故事的形式,让幼儿在听、说、玩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与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