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精选范文 >

2014考研政治马哲20大必考原理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2014考研政治马哲20大必考原理,在线等,很急,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0 13:10:17

2014考研政治马哲20大必考原理】在考研政治的复习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简称“马哲”)一直是考生们关注的重点。作为考研政治中分值较高、内容较为抽象的一部分,掌握其中的核心原理对于提升整体成绩至关重要。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高效地复习,本文将梳理2014年考研政治中马哲部分的20大必考原理,为备考提供清晰的方向和思路。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这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线索,也是理解其他原理的基础。

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唯心主义则相反,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这一区分是判断哲学派别的关键标准。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主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而这种发展是通过矛盾推动的。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是统一的,这个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意识也是物质的产物。

五、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性活动,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检验标准。

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一原理强调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七、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八、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九、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通过“否定之否定”实现的。

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

十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十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相互影响的。

十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十四、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社会关系中的存在。人的思想、行为都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影响。

十五、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关系的调整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十六、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

十七、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主体,实行按劳分配,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十八、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

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极大丰富、人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

十九、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理论,又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指导思想,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二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从初步引入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

结语

2014年考研政治中马哲部分的20大必考原理,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核心观点和现实意义。掌握这些原理,不仅有助于应对考试,更能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能力。希望广大考生能够结合教材和真题,深入理解、灵活运用,为顺利通过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