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译文】《公输》是《墨子》中的一篇重要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子与鲁班(公输般)之间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辩论。文章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墨子坚持“非攻”思想、反对侵略战争的立场,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在科技与军事上的智慧。
原文节选: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吾义不杀人。”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善。”
译文解析:
公输盘为楚国制造了一种可以攻城的云梯器械,完成后,打算用来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楚国的都城郢,去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我是一个讲道义的人,不会去杀人的。”
墨子问:“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制造武器来攻打别国呢?”
公输盘回答:“我已经向楚王说明了这一点。”
墨子说:“那为什么不把我引荐给楚王呢?”
公输盘答应了。
内容延伸:
在这段对话中,墨子并没有直接指责公输盘的行为,而是以理服人,用逻辑和道德来劝导对方。他强调“义”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中。同时,他也展示了自己对战争的深刻理解:武器的制造并非为了正义,而是为了征服与掠夺。
墨子最终成功说服楚王放弃攻宋的计划,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辩才,也体现了他“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伦理思考。
结语:
《公输》一文虽短,却寓意深远。它不仅是古代思想家之间的一次思想交锋,更是对战争与和平、道德与责任的深刻探讨。通过墨子与公输盘的对话,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智者形象,也感受到了古人对文明与秩序的追求。
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冲突与矛盾时,应以理性与仁爱为本,寻求和平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