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剧本(15页)】第一幕:刘备求贤
【场景:刘备军营,清晨】
(刘备身穿铠甲,神情严肃地站在帐前,诸葛亮的画像挂在墙上。)
刘备(自言自语):
“孔明先生,您为何迟迟不肯出山?我已三次前来,只为一见。若不相拒,愿倾尽所有,请您辅佐我匡扶汉室。”
(关羽、张飞在旁,神色各异。)
关羽(劝道):
“大哥,孔明不过一介布衣,何必如此执着?不如另觅贤才。”
张飞(不满):
“哼!他若不愿相见,便不必再等。我倒想带人去把他抓来!”
刘备(坚定地):
“不可!孔明乃天下奇才,非寻常之辈。若不得其相助,何以成大事?”
(远处传来脚步声,一人缓步走来。)
赵云(进入):
“主公,探子回报,诸葛先生确实在隆中隐居,但未有回信。”
刘备(沉思片刻):
“既然如此,我们再前往一次。这一次,定要让他心服。”
(众人点头,准备出发。)
第二幕:初到隆中
【场景:隆中草庐外,春日清晨】
(刘备一行人来到隆中,远远望见一座简陋的茅屋,周围绿树环绕,环境幽静。)
刘备(轻声):
“此地果然清幽,难怪孔明能在此隐居。”
(他们走近茅屋,只见一位青年正在院中读书,神情专注。)
刘备(上前):
“请问这位是诸葛孔明先生吗?”
诸葛亮(抬头,略显惊讶):
“阁下是谁?”
刘备(恭敬地):
“备乃刘玄德,久闻先生大名,特来拜访。”
诸葛亮(微微一笑):
“玄德公远道而来,实为荣幸。不知有何指教?”
刘备(诚恳):
“备虽出身寒微,然志在匡扶汉室。今得先生之名,如获至宝。愿请先生出山,共图大业。”
诸葛亮(沉吟片刻):
“玄德公诚意可嘉,然备非贪图富贵之人。若得明主,愿效犬马之劳。”
(刘备大喜,跪地拜谢。)
第三幕:再访隆中
【场景:数日后,隆中草庐】
(刘备再次来访,但诸葛亮不在。)
刘备(焦急):
“孔明先生昨日尚在,怎今日却不见了?”
农夫(从旁走过):
“哦,他昨夜外出,说要去访友,可能今晚才回来。”
刘备(叹气):
“又是一次失望……”
关羽(劝道):
“大哥,我们已来两次,不如暂时回去,等他归来再议。”
刘备(坚定):
“不行!我已下定决心,必须见到孔明。若他不愿相见,我也绝不放弃。”
(众人无奈,继续等待。)
第四幕:终见孔明
【场景:深夜,隆中草庐】
(刘备等人在草庐外守候,终于等到诸葛亮归来。)
刘备(迎上):
“孔明先生,备又来也!”
诸葛亮(微笑):
“玄德公,你确实有诚意。我愿随你一同前往,共谋大计。”
刘备(激动):
“太好了!从此以后,我将与先生共担天下重任!”
(众人欢呼,气氛热烈。)
第五幕:入蜀建业
【场景:刘备军营,数月后】
(刘备与诸葛亮商议军务,制定战略。)
诸葛亮(分析局势):
“荆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能占据,便可进退自如。”
刘备(点头):
“先生高见!我已命关羽、张飞率兵前往荆州,待时机成熟,便举兵南下。”
诸葛亮(沉思):
“此外,还需联合东吴,共抗曹操。否则,难以立足。”
刘备(深思):
“好,此事由我亲自前往江东,与孙权商议。”
(众人纷纷表态支持,信心倍增。)
第六幕:联合东吴
【场景:江东,孙权府邸】
(刘备与诸葛亮来到江东,与孙权会面。)
孙权(冷淡):
“刘备,你虽为皇叔,但如今寄人篱下,何以与我共抗曹操?”
刘备(正色):
“备虽无寸土之地,然志在匡复汉室。若得将军相助,必不负今日之约。”
诸葛亮(冷静应对):
“曹贼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皆知其恶。若不早除,恐生大乱。将军若能与我联合,共御强敌,方是明智之举。”
孙权(沉思良久):
“好,我愿与你联手。但需先助我夺回荆州。”
刘备(郑重):
“谨遵吩咐!”
(双方达成共识,结为盟友。)
第七幕:赤壁之战
【场景:赤壁江边,战火纷飞】
(曹操大军压境,孙刘联军严阵以待。)
诸葛亮(指挥作战):
“火攻为上,水战为主。曹操兵马众多,若正面交锋,必败无疑。”
周瑜(点头):
“好!我已命人准备火船,只待风起之时。”
刘备(鼓舞士气):
“将士们,今日一战,关乎天下兴亡!大家务必奋勇杀敌!”
(东风骤起,火船顺风而下,曹军大乱,溃不成军。)
第八幕:战后论功
【场景:战后营地,庆功宴】
(孙刘联军胜利,众人欢庆。)
刘备(感慨):
“此战胜利,全赖孔明先生运筹帷幄,妙计连连!”
诸葛亮(谦逊):
“此乃众将齐心协力之功,备不敢居功。”
周瑜(敬酒):
“玄德兄,今日一战,足见你有识人之明,得孔明先生,真是天意!”
(众人举杯共饮,气氛热烈。)
第九幕:荆州稳固
【场景:荆州城内,百姓安居】
(刘备与诸葛亮巡视荆州,安抚民心。)
刘备(对诸葛亮):
“孔明,荆州已稳,接下来该如何发展?”
诸葛亮(沉思):
“荆州乃四通八达之地,应大力发展农业,积蓄兵力,以备将来北伐。”
刘备(点头):
“好,就按先生所说行事。”
(两人商议良久,制定详细计划。)
第十幕:西川攻略
【场景:成都,蜀中城池】
(刘备率军攻打西川,诸葛亮协助谋划。)
诸葛亮(分析地形):
“西川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若能分兵夹击,必能取胜。”
刘备(果断):
“好,即刻分兵,分头进攻!”
(经过数月奋战,刘备成功占领西川,建立蜀汉政权。)
第十一幕:建国称帝
【场景:成都皇宫,群臣朝贺】
(刘备登基称帝,建立蜀汉。)
刘备(庄严):
“朕承天命,继汉统绪,今得孔明辅佐,必不负天下苍生!”
诸葛亮(跪拜):
“臣愿竭尽全力,辅佐陛下,共治天下。”
(群臣齐呼:“万岁!”)
第十二幕:北伐中原
【场景:蜀汉军营,北伐前夕】
(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诸葛亮主持朝政。)
诸葛亮(对部下):
“先帝托孤于我,我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当北伐中原,以报先帝之恩。”
姜维(坚定):
“丞相放心,我等誓死追随!”
(诸葛亮率军北伐,开始与魏国对峙。)
第十三幕:五丈原之死
【场景:五丈原,军营】
(诸葛亮病重,卧床不起。)
诸葛亮(虚弱):
“吾一生为国,未曾懈怠。今病重,恐不能完成大业,唯愿诸君继续努力。”
姜维(泪流满面):
“丞相,您还未看到天下统一,怎可就此离去?”
诸葛亮(微笑):
“人生在世,终有一别。但只要蜀汉不灭,吾心便安。”
(诸葛亮去世,蜀汉上下悲痛不已。)
第十四幕:继承遗志
【场景:成都,朝廷】
(刘禅下令追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并设立祠堂祭祀。)
刘禅(感怀):
“孔明先生,你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朕当铭记于心。”
(群臣肃立,祭奠诸葛亮。)
第十五幕:千古传颂
【场景:千年之后,民间传颂】
(百姓在庙中供奉诸葛亮,讲述他的忠义与智慧。)
老者(对孩童):
“你们知道吗?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才有了后来的蜀汉。这便是‘三顾茅庐’的故事。”
孩童(好奇):
“那诸葛亮真的那么厉害吗?”
老者(点头):
“他是千古名臣,智谋无双,忠诚不二。他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幕落,掌声响起。)
---
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