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设计8】《老王》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掌握作者杨绛的写作背景及语言风格。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老王这一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人性光辉,体会作者对底层人物的同情与尊重。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关爱他人、珍视真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理解“我”与老王之间的关系变化,体会文章的情感基调。
- 教学难点:
理解“愧怍”一词的深层含义,感悟作者对人性、命运的思考。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背景资料(如杨绛生平、时代背景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思考“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提问方式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像老王这样看似平凡却让人感动的人物?”引导学生分享生活中的见闻,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10分钟)
1. 听读课文,感受语言节奏与情感基调。
2. 学生自由朗读,标注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 教师讲解生字词,梳理文章结构,明确主要内容。
第三环节:深入分析(20分钟)
1. 人物形象分析
- 老王的外貌、性格、生活状况如何?
- 他有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善良与朴实?
- 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来刻画老王的?
2. 情感体验
- “我”对老王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 文章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语言赏析
- 找出文中描写老王的精彩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 探讨作者的语言风格,体会其简洁、含蓄而富有感染力的特点。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10分钟)
1. 小组讨论:
- 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样对待老王?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那些默默无闻、生活艰难的人?
2. 情感升华:
- 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对“老王”的看法或感受,形成一篇短文或日记。
第五环节:总结与作业(5分钟)
1. 教师总结:
- 本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老王这个普通人的善良与尊严,也反映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多一份关怀与理解。
2. 布置作业:
- 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题目自拟,要求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 阅读杨绛的其他作品,如《我们仨》,进一步了解她的写作风格与思想内涵。
五、板书设计:
```
《老王》教学设计8
—— 杨绛
一、人物形象:善良、朴实、坚韧
二、情感变化:同情 → 愧疚 → 思念
三、语言特点:简洁、含蓄、感人
四、主题思想:关注底层、尊重人性、珍惜真情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人物与社会的关系。但在课堂时间分配上还需优化,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应加强小组合作与互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