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诗经:《雨无正》原文译文赏析】《雨无正》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内容深刻,情感真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这首诗以自然现象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一、原文
雨无正,浩浩洋洋,不风不雨,降霜不雪。
彼何人斯?其心孔嘉。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二、译文
雨水没有一定的规律,浩浩荡荡地落下,既不是风也不是雨,降下的霜也不像雪那样洁白。
那些是什么人呢?他们的心地非常美好。
难道说没有衣服穿吗?我们共用一件战袍。
难道说没有衣服穿吗?我们共用一件内衣。
难道说没有衣服穿吗?我们共用一条裙子。
君王要出兵打仗了,我们修整好武器,和你一起对抗敌人。
君王要出兵打仗了,我们修整好矛和戟,和你一起行动。
君王要出兵打仗了,我们修整好盔甲和兵器,和你一起前行。
三、赏析
《雨无正》虽然篇幅不长,但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全诗通过“雨无正”这一自然现象,引出对社会秩序混乱的感慨,进而表达出人民在困境中的团结精神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诗中反复出现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句式,展现了古代将士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共同抗敌的决心。这种“同袍共战”的精神,不仅是对战友的承诺,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体现。
同时,“王于兴师”一句,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君王出征,百姓响应,体现出一种集体意识和家国情怀。诗中虽未直接批评统治者,但从“雨无正”这一意象中,隐约透露出对天时失序、国事混乱的忧虑。
四、结语
《雨无正》作为《诗经》中的一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它让我们看到古代人民在风雨飘摇中的坚韧与团结,也提醒我们在今天面对困难时,应更加珍惜和平与团结的力量。
无论是从语言艺术还是思想深度来看,《雨无正》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