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建委走读式谈话手续及相关表格x】在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纪检监察机关在日常工作中越来越注重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其中,“走读式谈话”作为一种常见且有效的谈话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和问题线索处置中。为了确保谈话工作的合规性、严肃性和可追溯性,相关手续及配套表格的规范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走读式谈话”是指纪检监察机关在开展初步核实、谈话函询或纪律审查过程中,对被谈话人进行的非留置性质的谈话。这类谈话通常在工作日进行,谈话对象在谈话结束后可以返回原单位或居住地,因此被称为“走读式”。这种方式既保证了谈话的严肃性,又避免了不必要的行政负担,是当前纪检监察工作中较为灵活、高效的一种手段。
为了保障“走读式谈话”的顺利进行,纪检监察机关通常需要准备一系列相关的手续和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谈话审批表
在进行谈话前,需填写《谈话审批表》,明确谈话对象、时间、地点、事由以及谈话人等信息,并经过相关负责人审批。这是确保谈话程序合法合规的重要依据。
2. 谈话提纲
谈话前应制定详细的谈话提纲,明确谈话目的、重点内容、提问方式等,确保谈话有条不紊、有的放矢。
3. 谈话记录表
谈话过程中需如实记录谈话内容,包括被谈话人的陈述、态度、反应等,作为后续处理的重要依据。记录应真实、完整、准确。
4. 安全评估表
针对可能存在风险的谈话对象,需提前进行安全评估,填写《安全评估表》,确保谈话过程中的人员安全与秩序稳定。
5. 谈话反馈表
谈话结束后,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谈话反馈表》,总结谈话情况,提出处理建议或下一步工作安排。
6. 归档资料清单
所有与谈话相关的材料应按照规定进行归档,便于日后查阅和审计,确保整个流程的透明和可追溯。
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区、各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对上述表格进行适当调整,但核心要素必须保持一致,以确保制度执行的一致性和严肃性。
此外,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纪检监察机关开始采用电子化手段管理“走读式谈话”相关材料,通过系统录入、电子签名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安全性。
总之,“走读式谈话”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手续和表格的规范使用不仅体现了依法依规办案的要求,也反映了纪检监察机关在制度建设上的不断完善。只有在严格遵守程序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发挥谈话在监督执纪中的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