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淘气的小章鱼》】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章鱼的基本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激发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2. 技能目标:学习用圆形、线条等基本形状表现小章鱼的形态,并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进行装饰,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 教具:PPT课件(含章鱼图片、动画视频)、范画作品若干
- 学具:彩色卡纸、水彩笔、蜡笔、棉签、皱纹纸、亮片、胶水等
- 环境布置:教室墙面布置“海底世界”主题背景图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入主题:“小朋友,你们知道海洋里有哪些有趣的动物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言,引出“章鱼”。
接着播放一段简短的章鱼动画视频,让幼儿观察章鱼的外形特点,如圆圆的身体、长长的触手等。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章鱼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 观察与讨论(8分钟)
教师出示章鱼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 “章鱼的身体是圆圆的,像一个大皮球。”
- “它有八条腿,可以伸缩,还能变颜色!”
- “章鱼生活在海里,喜欢躲藏在石头后面。”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补充知识,帮助幼儿建立对章鱼的初步认识。
3. 示范讲解(7分钟)
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淘气的小章鱼”作品,边示范边讲解绘画步骤:
- 第一步:用圆形画出章鱼的身体;
- 第二步:用长线条画出章鱼的触手;
- 第三步:用不同颜色的笔或材料装饰触手,如贴上亮片、涂色、画花纹等;
- 第四步:为章鱼添加眼睛、嘴巴等细节,让它看起来更生动。
提醒幼儿注意构图,鼓励他们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淘气小章鱼”。
4. 幼儿操作(20分钟)
幼儿开始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鼓励幼儿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装饰,如用棉签点画、皱纹纸剪贴等,丰富画面效果。
5. 展示与分享(5分钟)
邀请几位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自己画的是什么样的小章鱼,为什么这样画。其他幼儿可以进行评价或提问,营造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
6. 活动延伸(可选)
组织幼儿观看更多关于海洋生物的绘本或视频,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也可以在美工区投放相关材料,供幼儿继续创作。
四、活动反思:
本次美术活动以“淘气的小章鱼”为主题,结合了观察、想象与创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大部分幼儿能够独立完成作品,并表现出较强的创意能力。个别幼儿在构图和色彩搭配上还需加强引导,今后可在活动中增加更多示范和互动环节,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
五、附:教学建议
- 可根据幼儿能力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模板或半成品,便于分层教学;
- 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 在活动后可将作品布置成“海底世界”展览角,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参与感。
温馨提示:本教案为原创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