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和贾舍人早朝》原文及赏析】唐代诗人杜甫,以其沉郁顿挫的诗风和深沉的历史感著称。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命运的起伏,也展现了对国家兴衰、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在众多诗作中,《和贾舍人早朝》是一首较为少见的应制诗,虽非杜甫最著名的代表作,却也体现了他在宫廷诗中的艺术造诣与思想深度。
一、原文
> 和贾舍人早朝
> 五更鼓角声悲壮,
> 万里河山气肃清。
> 玉阶空锁千官立,
> 金阙遥闻百雉鸣。
> 雪暗天街人迹少,
> 风高宫柳影痕轻。
> 自怜白发添新恨,
> 不为春寒怕晓星。
二、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为回应贾舍人(即贾至)所作的《早朝大明宫》而写的一首唱和诗。全诗描绘了清晨朝廷早朝时的庄严场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感慨。
1. 开篇气势恢宏,意境深远
“五更鼓角声悲壮,万里河山气肃清。”
开头两句便以雄浑的笔调勾勒出早朝时的氛围。“五更”是深夜到黎明的时刻,此时鼓角声响起,象征着一天的开始,也暗示了朝廷秩序的严谨。“万里河山气肃清”则将视野从宫廷扩展到广袤的国土,表现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象。
2. 描写宫廷景象,细腻入微
“玉阶空锁千官立,金阙遥闻百雉鸣。”
这两句描绘了皇帝早朝时的情景:玉阶之上,百官整齐列队,沉默不语;远处的宫殿中传来鸟鸣之声,既衬托出清晨的宁静,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肃穆。
3. 自然景色与情感交融
“雪暗天街人迹少,风高宫柳影痕轻。”
诗人借自然景象来烘托气氛。天街被雪覆盖,行人稀少,显得格外冷清;宫柳在风中摇曳,影子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
4. 结尾抒怀,情感真挚
“自怜白发添新恨,不为春寒怕晓星。”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情感核心。诗人感叹自己年事渐高,白发增多,心中充满无奈与遗憾;但他并不因早春的寒冷而畏惧天色微明,表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是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也是对理想与责任的坚守。
三、结语
《和贾舍人早朝》虽为一首应制诗,但杜甫并未拘泥于形式,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赋予了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仅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风貌,也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与人生感悟。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杜甫作为一位文人的才情,更是他作为一个士大夫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