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盘古开天地》原文及翻译】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关于世界起源的传说众多,其中最为著名、广为流传的就是“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本文将呈现文言文版本的《盘古开天地》,并附上现代汉语的翻译,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容与意义。
原文:
混沌未分,天地未判,日月未明,山川未立。有物浑然,名曰盘古。盘古生而天地始分,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之身亦长极矣。
天既高,地既厚,盘古乃死。其息为风,其声为雷,其目为日,其睛为月,其四肢为四极,其脉为江河,其血为海,其肌肉为田土,其发为星辰,其汗为雨露。于是天地有形,万物生焉。
译文:
在天地尚未形成、阴阳未分的时候,宇宙处于一片混沌之中,没有日月,也没有山川。有一种东西浑然一体,名叫盘古。盘古出生后,天地才开始分开,轻清之气上升成为天,重浊之气下沉成为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深,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为巨大。
当天空高悬,大地稳固之后,盘古便去世了。他的呼吸化作风,声音变成雷鸣,眼睛变成了太阳,眼珠变成了月亮,四肢化作了四方的极点,血脉成为了江河,血液变成了大海,肌肉化作了田野,头发变成了星辰,汗水变成了雨露。从此以后,天地有了形状,万物也开始生长繁衍。
结语:
《盘古开天地》作为中国古代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世界起源的一种形象化解释,更是一种象征性的文化表达。它展现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生命与宇宙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文言文的形式,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的语言之美与思想之深邃。希望这篇原文与翻译能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古老的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