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传字令伯注释答案(李密传字令伯原文翻译)】《李密传》是记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官员李密生平事迹的一篇历史文献。李密,字令伯,以其孝行与文才著称,尤以《陈情表》闻名于世。本文将对《李密传》中的“字令伯”进行注释,并提供其原文的翻译,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位历史人物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一、“李密传字令伯”的含义解析
在古代,人名常包含“字”,即“表字”,是对本名的补充和解释,通常由长辈或师长所赐,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性。“李密”是其本名,“字令伯”则是他的表字。
- 李密:李姓,密为名,意为“谨慎、严密”,体现了父母对其性格或期望的寄托。
- 字令伯:“令”有美好、尊贵之意;“伯”为兄弟排行之首,亦可指长兄。合起来,“令伯”可以理解为“尊贵的长者”或“受人敬重的兄长”,寓意李密为人谦逊、德行高尚。
因此,“李密传字令伯”这一标题,不仅表明了李密的姓名及表字,也暗示了他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与声望。
二、《李密传》原文摘录与翻译
以下为《李密传》中关于“字令伯”的一段原文及其翻译:
原文:
> 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少孤,祖母刘氏抚养之。年九岁,能诵《诗》《书》。性至孝,祖母有疾,常侍左右,不离跬步。后为蜀汉尚书郎,及晋武帝时,征为太子洗马,辞不就。
翻译: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他年幼丧父,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九岁时,就能背诵《诗经》和《尚书》。他天性极为孝顺,祖母生病时,常常在她身边侍奉,寸步不离。后来他在蜀汉担任尚书郎,到了晋武帝时期,被朝廷征召为太子洗马,但他以病推辞,没有赴任。
三、注释与解读
1. “太子洗马”:这是古代官职名,负责辅佐太子,掌管书籍、礼仪等事务,属于皇帝近臣,地位较高。李密拒绝接受此职,显示出他对家庭责任的重视。
2. “辞不就”:李密因祖母年老体弱,无法离开,故而拒绝任职。这体现了他“孝”字当先的价值观,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孝道”的高度重视。
3. “至孝”:说明李密从小便以孝顺著称,这种品德成为他日后受到朝廷关注的重要原因。
四、结语
《李密传》通过简练的语言,刻画了一位孝子、贤臣的形象。李密字令伯,不仅是其名字的由来,更是他人格魅力的体现。通过对“李密传字令伯”的注释与翻译,我们不仅能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更能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中“孝”与“忠”的深刻内涵。
在今天看来,李密的故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不应忽视亲情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