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党员干部在工作作风实不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基层工作中,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群众对政策的认同感。因此,深入剖析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作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责任意识
一些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存在“懒政怠政”现象,对待工作任务敷衍了事,缺乏主动性和担当精神。有的干部对上级布置的任务只是机械执行,缺乏思考和创新,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
2. 服务意识不强,脱离群众
个别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忽视群众利益,缺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有些干部只注重完成任务指标,而忽视了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3. 形式主义严重,缺乏务实精神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例如,在开展调研时,往往走马观花、流于表面,没有真正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在撰写材料时,存在照搬照抄、夸大其词等现象,影响了工作的实际效果。
4. 纪律观念淡薄,自我要求不严
少数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存在迟到早退、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等现象。更有甚者,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存在铺张浪费、公款吃喝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
二、针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党性修养
通过定期组织专题学习、警示教育等方式,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筑牢思想防线。
2. 强化监督问责机制,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
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机制,对工作作风不实、履职不到位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同时,设立公开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3. 优化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实绩导向
将工作作风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避免“唯材料论”“唯报表论”,真正做到以实绩说话,激励干部真抓实干。
4. 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增强服务意识
通过开展走访调研、结对帮扶等活动,让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提高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三、结语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勇于自我革新,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