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寻陆鸿渐不遇》原文译文鉴赏】一、原文
寻陆鸿渐不遇
唐代 ·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生涯。
杏树坛边路,斜阳照白纱。
二、译文
他搬家虽然靠近城郭,但小路却通向桑麻地。
在篱笆旁边种了些菊花,到了秋天却还没有开花。
敲了敲门,没有狗叫声,想要离开时又想打听他的生活。
杏树旁边的路,夕阳照着白色的衣衫。
三、鉴赏
《寻陆鸿渐不遇》是唐代诗人皎然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的是诗人前往拜访友人陆鸿渐,却未能相见的情景。诗中通过简洁的语言和自然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点明陆鸿渐的居所虽靠近城郊,但环境幽静,充满田园气息。一个“虽”字,既表现出诗人对友人选择隐居生活的理解,也暗含一丝遗憾——为何不在繁华之地?
颔联“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写出了陆鸿渐居住的地方种植了菊花,但到了秋天仍未开放。这里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象征意味。菊花常被用来象征高洁、隐逸,而“未著花”则暗示陆鸿渐可能尚未完全融入隐居生活,或仍在等待某种时机。
颈联“扣门无犬吠,欲去问生涯”,描写了诗人来到门前,却发现没有狗叫,似乎主人不在家。这种寂静让诗人感到有些失落,于是产生了“欲去”的念头,却又忍不住想了解对方的生活状况。这种犹豫与牵挂,正是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思念。
尾联“杏树坛边路,斜阳照白纱”,以一幅宁静的画面收尾。杏树旁的小路,夕阳洒下柔和的光线,映照着白色的衣衫。这一景象不仅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仿佛诗人也在这一刻与自然融为一体。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向往与敬仰,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无奈。皎然作为唐代著名的诗僧,其作品往往富有禅意与哲思,这首《寻陆鸿渐不遇》正是其风格的典型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