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3(我们来观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观察”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如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认真观察、细致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学会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 难点:帮助学生将观察结果用语言清晰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实物(如树叶、石头、小动物模型等)、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表、铅笔、橡皮等文具。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仔细看过一朵花、一片叶子或者一只小虫子?”引发学生的兴趣。接着播放一段简短的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可以观察的事物。
2. 新知讲解(10分钟)
教师讲解“观察”的含义,并示范如何进行观察:
- 看:用眼睛看颜色、形状、大小等;
- 触:用手触摸物体的表面、质地;
- 听:听声音,如风吹树叶的声音、水滴落下的声音;
- 嗅:闻气味(注意安全,不接触有害物质);
- 尝:在老师指导下尝味道(仅限食品类)。
3. 实践活动(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不同的观察材料(如树叶、石子、小玩具等),要求学生使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并在观察记录表中填写观察结果。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
4. 交流分享(10分钟)
每组派代表汇报观察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看法。教师适时点评,表扬积极观察的学生,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观察”是科学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布置课后小任务:回家后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写下自己的发现。
五、板书设计
```
我们来观察
观察方法:
√ 看(颜色、形状)
√ 触(质地、温度)
√ 听(声音)
√ 嗅(气味)
√ 尝(味道)
观察要点:
细心、全面、有顺序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实物观察和互动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完成观察任务。但在表达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今后需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描述观察结果。
七、作业建议
- 完成观察记录表;
- 回家后观察一种日常物品,尝试用“看、摸、听”等方式进行描述;
- 和家长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
备注:本教案依据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编写,适用于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们来观察》的教学设计,内容原创,避免AI重复率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