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middot及魏风及《伐檀》)】《伐檀》是《诗经·魏风》中的一篇,属于先秦时期的民间诗歌,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与思想情感。全诗通过劳动者在伐木、造车、采桑等劳作场景中的描写,表达了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层的不满与批判,同时也展现了劳动者的自尊与坚韧。
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语言质朴,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其
> 伐檀兮,伐檀兮,
> 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这首诗以“伐檀”起兴,描绘了劳动者在河边伐木的情景。他们辛勤劳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诗人质问那些不耕不种、不猎不打的人,为何能拥有丰足的粮食和华丽的装饰?最后一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表面上是对贵族的赞美,实则暗含讽刺,暗示真正的君子应当凭劳动换取生活,而非坐享其成。
《伐檀》不仅是一首劳动歌谣,更是一篇充满社会批判精神的作品。它揭示了古代社会的阶级矛盾,也体现了劳动人民对公平与正义的渴望。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在今天看来,《伐檀》依然能够引发共鸣。它提醒我们尊重劳动,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同时也警示人们不要忘记社会责任与道德底线。这首诗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思想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