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在学习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课堂知识、提升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课程内容逐渐加深,尤其是人教版教材中涉及的几何、代数等知识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掌握课后习题的正确解答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以下是对《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部分典型课后习题的参考解答,供同学们在自主学习时进行对照与参考。
第一章:二次根式
例题1:
判断下列哪些是二次根式,并说明理由。
① √8② √(-3)③ √(x² + 1)
解析:
① √8 是二次根式,因为被开方数为正数;
② √(-3) 不是二次根式,因为被开方数为负数,在实数范围内无意义;
③ √(x² + 1) 是二次根式,因为无论x取何值,x² + 1始终为正。
第二章:勾股定理
例题2: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长度。
解析:
根据勾股定理:
c² = a² + b²
= 3² + 4²
= 9 + 16
= 25
所以 c = √25 = 5 cm
第三章:平行四边形
例题3:
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若∠A = 60°,求∠B、∠C、∠D的度数。
解析:
在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因此:
∠B = ∠D = 180° - 60° = 120°
∠C = ∠A = 60°
第四章:一次函数
例题4:
已知一次函数y = kx + b的图像经过点(1, 3)和(2, 5),求k和b的值。
解析:
将点(1, 3)代入得:
3 = k×1 + b → k + b = 3
将点(2, 5)代入得:
5 = k×2 + b → 2k + b = 5
联立方程组:
k + b = 3
2k + b = 5
用消元法解得:
k = 2,b = 1
第五章:数据的波动程度
例题5:
某班学生身高(单位:cm)如下:
150, 155, 160, 165, 170
求这组数据的极差和方差。
解析:
极差 = 最大值 - 最小值 = 170 - 150 = 20
平均数 = (150 + 155 + 160 + 165 + 170) / 5 = 800 / 5 = 160
方差 = [(150-160)² + (155-160)² + (160-160)² + (165-160)² + (170-160)²] / 5
= [100 + 25 + 0 + 25 + 100] / 5 = 250 / 5 = 50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建议学生在做题时先独立思考,再参考答案进行对比分析,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点,提升数学能力。
如需更多章节的详细解答或具体题目的解析,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