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活动不打闹教案(5页)】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在室内活动中打闹可能带来的危险,增强安全意识。
2. 引导幼儿学会在室内活动时保持安静、有序的行为规范。
3.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集体意识,营造和谐的活动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明确室内活动的规则,理解“不打闹”的重要性。
- 难点: 帮助幼儿将“不打闹”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避免在活动中随意奔跑、推搡等危险行为。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PPT或图片资料(展示室内打闹的危险场景)。
2. 小组活动道具(如积木、拼图、图书等)。
3. 安全小贴士卡片或标语。
4. 活动场地布置:确保室内空间宽敞、无尖锐物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平时在教室里做游戏的时候,有没有看到小朋友跑来跑去?这样做会不会有危险?”
鼓励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引导,引出“室内活动要安静、不打闹”的主题。
2. 观看图片/视频(5分钟)
播放一些因在室内打闹而造成受伤的图片或短视频,让幼儿直观感受打闹的危害。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小朋友为什么会受伤?”
3. 教师讲解(5分钟)
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讲解:
- 在室内活动时,不能奔跑、跳跃、推挤;
- 要注意周围的小朋友,避免撞到别人;
- 遵守规则,听从老师指挥,才能玩得更开心、更安全。
4. 游戏互动(10分钟)
组织一个“安静游戏”活动,例如:
- “听指令做动作”:教师说“轻轻走”,幼儿模仿;
- “静音接力”:分组进行,看哪一组能最安静地完成任务;
- “图书角阅读”:在指定区域安静阅读,培养专注力。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强化“不打闹”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活动轻。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景导入、图片展示、互动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认识到在室内打闹的危害,并初步建立起安全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场景,进一步巩固幼儿的行为规范。
六、延伸活动建议:
1. 设立“文明小卫士”角色,让幼儿轮流担任,监督班级内的行为规范。
2. 制作“安全小标语”贴在教室醒目位置,时刻提醒幼儿遵守规则。
3. 开展“我为班级做贡献”主题活动,鼓励幼儿参与维护良好秩序。
备注: 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中班或大班,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适当调整内容与时间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