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原文及赏析(3页)】一、原文
《临江仙·夜登小阁》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二、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宋代著名诗人,与黄庭坚、陈师道并称“三谢”,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写景抒情,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他生活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经历了国家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因此其作品常带有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慨。
三、创作背景
这首《临江仙·夜登小阁》写于陈与义晚年,当时他已远离中原,寄居江南,生活漂泊不定。词中通过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与对现实的感叹,表达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词中的“忆昔”部分描绘了青年时期与友人共游、饮酒、赏景的欢乐时光,而“二十余年如一梦”则表现出对人生短暂、世事变迁的深刻体悟。
四、内容赏析
1. 上片:追忆往昔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开篇点明时间与地点,回忆昔日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午桥饮酒的情景,展现出一种文人雅士之间的友情与风度。“豪英”二字不仅指朋友的才华出众,也暗示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长沟流月去无声。”
这一句描写夜晚的静谧与流水的悠远,月光洒在河面上,仿佛时间也在悄然流逝。此处以景写情,营造出一种空灵、幽远的意境。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这是整首词中最富有诗意的一句,描绘了在春夜中,朋友们在杏花树下吹笛、赏景、直到天明的场景。画面清丽,充满诗意,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留恋。
2. 下片:感慨现实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转入现实,表达出对过去二十年经历的感慨。虽然身体尚在,但内心却充满了惊惧与不安。这里的“堪惊”不仅指战争带来的动荡,也包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切体会。
“闲登小阁看新晴。”
诗人独自登上小楼,观看雨后初晴的景象,象征着他在动荡中寻求片刻宁静与自省。这种行为也反映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结尾两句意味深长,将历史的沧桑、人生的起伏都归入一笑之间。这是一种豁达的态度,也是对命运的一种无奈接受。它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释然。
五、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全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相结合,使读者既能感受到画面之美,又能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波动。
2. 语言简练:陈与义的语言简洁凝练,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传达出深厚的情感。
3. 结构严谨:全词由回忆到现实,层层递进,情感由欢愉转为沉痛,再归于淡然,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4. 哲理性强:词中蕴含着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作者成熟的思想境界。
六、结语
《临江仙·夜登小阁》是一首极具感染力的词作,既有对美好往事的深情追忆,也有对现实处境的深刻反思。它不仅展现了陈与义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读此词,令人不禁感叹人生如梦,世事无常,唯有珍惜当下,方能不负韶华。
---
(全文共计约1200字,符合3页篇幅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