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窦建德碑》阅读答案】《窦建德碑》是一篇记述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生平事迹的碑文,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该文语言简练,结构清晰,内容详实,是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篇目之一。
一、文章大意
文章主要讲述了窦建德的出身、起兵原因、征战经历以及其在隋末乱世中所展现出的英勇与仁义。窦建德出身寒微,但心怀大志,后因不满隋炀帝暴政而举兵反抗,成为一方霸主。他在征战过程中以仁爱待人、赏罚分明,赢得了百姓的拥护。然而,最终因兵力不足,被李世民击败,战败身亡。
二、重点字词解释
1. “建德”:窦建德之名,意为“建立德行”,象征其为人正直、有德。
2. “碑”:古代刻有文字的石碑,用于纪念人物或事件。
3. “逆”:反叛、违背。
4. “义”:道义、正义。
5. “降”:投降、归顺。
6. “死”:战死、阵亡。
三、句子翻译(节选)
原文:
“建德少贫贱,不事产业,好交游,轻财重义。”
译文:
窦建德年少时家境贫寒,不从事生产劳动,喜欢结交朋友,轻视钱财,重视道义。
原文:
“每闻朝廷征伐,辄叹曰:‘吾当为国除害!’”
译文:
每当听到朝廷出兵讨伐的消息,他便感叹说:“我应当为国家除去祸患!”
四、思想内容分析
《窦建德碑》通过记述窦建德的生平,展现了其忠义、勇敢、仁爱的品格。文中不仅表达了对这位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历史背景。同时,文章也暗含了对统治者失德、导致民变的批评。
五、阅读理解题参考答案
1. 窦建德为何起兵?
答:窦建德因不满隋炀帝的暴政,看到百姓生活困苦,决定起兵反抗,以求天下太平。
2. 文中如何体现窦建德的“仁义”?
答:文中提到他“轻财重义”,对待部下宽厚,赏罚分明,深得民心,体现出其仁爱之心。
3. 作者写此碑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通过记录窦建德的事迹,表达对其忠诚、勇敢、仁义精神的赞美,并借此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六、总结
《窦建德碑》不仅是一篇历史性的碑文,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它通过对一位历史人物的刻画,传达了对正义、忠诚和仁爱的追求。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此文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历史意识和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