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middot及中秋原文、翻译及赏析)】《念奴娇·中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经典作品,以中秋佳节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家国的感慨与深沉的思绪。全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辛弃疾在中秋夜的独特心境。
原文:
>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 玉露金风,吹得满城清冷。
>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 纵然千里,梦也难成。
>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 且将杯酒,劝君更尽,一杯再饮。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沙场秋点兵。
>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意味无穷。
翻译:
一轮明月洒下金色的光辉,仿佛天上的镜子重新被擦拭明亮。玉露和金风带来了满城的清冷气息。哪里能让我心生愁绪?只有那离别之人的心中才会有“秋”的感觉。即使相隔千里,连梦也无法实现。有谁能唤来一位女子,用红巾和翠袖来拭去我的泪水?我只能举杯劝你再饮一杯,醉意中挑亮灯盏,看着手中的剑,梦中又听见了战鼓的声音。八百里的军营中分食烤肉,五十弦的乐器演奏着边塞的乐声,秋天的战场上正在点兵。
赏析:
这首《念奴娇·中秋》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秋咏月之作,而是借中秋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壮志未酬与家国情怀。词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上片以“一轮秋影转金波”起笔,描绘出中秋之夜的清冷与静谧,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通过“玉露金风”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秋日的凉意,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打下基础。下片则转入对往事的追忆与现实的感慨,尤其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一句,表现出词人虽身处闲适之中,却依然心系沙场、渴望报国的情怀。
整首词语言凝练,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既有豪迈气概,又不失细腻柔情,充分体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代词人的艺术造诣与思想深度。
结语:
《念奴娇·中秋》不仅是一首描写中秋佳节的词作,更是辛弃疾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的士人形象,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那份深沉而执着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