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精选范文 >

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专项归纳复习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专项归纳复习教案,急!急!急!求帮忙看看这个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6 06:47:55

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专项归纳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事物形象”在古诗词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2. 掌握分析诗歌中事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

3. 提高学生对古诗中意象、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的识别与理解能力;

4. 强化学生在高考中应对相关题型的应试能力。

二、教学重点:

- 事物形象的定义与分类(如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动物、器物等);

- 事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与情感表达;

- 高考常见题型及答题策略。

三、教学难点:

- 如何从具体事物形象中提炼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 如何区分不同诗歌中同一事物的不同象征意义;

- 如何结合背景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几首经典古诗,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出现的“事物”,如“梅花”、“孤舟”、“明月”等,并提出问题:“这些‘事物’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它们是否承载了诗人的情感?”

第二环节:讲解知识点(15分钟)

1. 什么是事物形象?

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借助具体的自然景物、人物、动植物、器物等来寄托思想感情或表达某种哲理。这类具体事物被称为“事物形象”。

2. 事物形象的分类:

- 自然景物:如风、雨、山、水、花、鸟等;

- 动物:如雁、马、鹤、鱼等;

- 人物形象:如游子、思妇、隐士等;

- 器物:如剑、琴、书、酒等。

3. 事物形象的作用:

- 表达情感:如“明月寄相思”;

- 象征寓意:如“松柏”象征坚贞,“菊花”象征高洁;

- 托物言志:如“咏蝉”表达清高自守;

- 渲染氛围:如“秋风萧瑟”营造凄凉意境。

第三环节:典型例题分析(20分钟)

选取几道高考真题或模拟题,引导学生逐题分析:

例题1:

《登高》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问:诗中“落木”和“江水”分别象征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分析要点:

- “落木”象征衰老、凋零,暗示人生迟暮;

- “江水”象征时间流逝、历史变迁;

- 全句营造出苍凉、壮阔的意境,表达诗人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的悲愤。

例题2:

《卜算子·咏梅》陆游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问:诗中“梅花”的形象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要点:

- 梅花虽被践踏,仍保持香气,象征高洁不屈的精神;

- 表达诗人虽遭贬谪,仍坚守操守、不改初心的信念。

第四环节:方法指导与答题技巧(10分钟)

1. 审题明确:注意题目要求是分析“事物形象”还是“意象”、“象征”等;

2. 联系背景: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

3. 抓住关键词:如“象征”、“寄托”、“抒发”等;

4. 结构清晰:先指出事物形象,再分析其象征意义,最后点明情感或主题。

第五环节:课堂练习与反馈(10分钟)

布置一道诗歌阅读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由教师点评。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与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事物形象”的分析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指导与鼓励。

六、作业布置:

1. 阅读并分析《石灰吟》于谦,找出其中的事物形象并说明其象征意义;

2. 撰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事物形象”在古诗中作用的理解。

备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