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知识点整理x】一、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
1. 加法:把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在加法中,相加的数叫做加数,结果叫做和。
2.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被减去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去的数叫做减数,结果叫做差。
3.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在乘法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结果叫做积。
4. 除法: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被除的数叫做被除数,除的数叫做除数,结果叫做商。
二、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 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2. 在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三、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公式:a + b = b + a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公式:(a + b) + c = a + (b + c)
3.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公式:a × b = b × a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公式:(a × b) × c = a × (b × c)
5.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公式:(a + b) × c = a × c + b × c
6. 减法的性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减去这两个数。
公式:a - (b + c) = a - b - c
7. 除法的性质: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公式:a ÷ (b × c) = a ÷ b ÷ c
四、常见运算技巧
1. 借位与进位:在进行加减法时,遇到个位不够减时,需要向十位借1;十位不够减时,向百位借1,以此类推。
2. 分解与组合:将较大的数分解为几个较小的数,便于计算。例如:25 + 38 = 25 + 30 + 8 = 63。
3. 连续减法:当连续减去几个数时,可以将这些数先相加,再用原数减去它们的和。
4. 连续除法:当连续除以几个数时,可以将这些数先相乘,再用原数除以它们的积。
五、实际应用举例
1. 小明买了一本数学书,价格是35元,又买了两支笔,每支5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解答:35 + 5 × 2 = 35 + 10 = 45(元)
2. 学校食堂买了12箱牛奶,每箱有24瓶,共买了多少瓶?
解答:12 × 24 = 288(瓶)
3. 小红有50元,她买了3个文具盒,每个12元,还剩多少钱?
解答:50 - 12 × 3 = 50 - 36 = 14(元)
六、总结
四则运算是数学中最基础、最常用的知识点之一,掌握好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和运算定律,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灵活运用运算技巧,可以提高计算效率,避免错误发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解、练习和应用,不断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运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