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型肺癌的CT表现】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于肺门区域、主要累及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的恶性肿瘤。由于其位置特殊,常早期出现症状,如咳嗽、咯血、反复感染等,因此在影像学检查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CT检查作为目前诊断中央型肺癌的重要手段,能够清晰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在CT影像上,中央型肺癌最常见的表现包括:
1. 支气管腔内肿块:肿瘤多起源于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表现为管腔内的软组织密度影,常伴有管壁增厚或不规则狭窄。部分病例可见“菜花样”或“结节状”突起。
2. 支气管阻塞征象:肿瘤生长可导致支气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引起远端肺组织的继发性改变,如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CT上可见相应区域的密度增高,肺纹理减少,甚至出现“空气新月征”。
3. 肺门区肿块:肿瘤增大后可形成明显的肺门肿块,边界不清,常伴有血管受侵或淋巴结转移的表现。增强扫描时,病灶常呈不均匀强化。
4. 纵隔淋巴结肿大:中央型肺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CT上可见纵隔内多个淋巴结增大,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增强后呈轻度至中度强化。
5. 胸膜侵犯或胸腔积液:晚期病例可能侵犯胸膜,导致胸膜增厚或出现胸腔积液,提示病情进展。
此外,CT还可发现其他间接征象,如肺门区钙化、血管异常走行等,有助于进一步判断病变性质。
总体而言,中央型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需结合临床资料、病理检查及其他影像学方法综合分析。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分辨率和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使得对中央型肺癌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评估成为可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