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初步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基本特征,知道它们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增强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 多种树木图片(如松树、柏树、柳树、梧桐等)
- 实物树叶样本(常绿叶和落叶叶各若干)
- 分类卡片或贴纸
- 课件或PPT(可选)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些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而有些树到了冬天就会掉叶子?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导幼儿思考,并引出主题“常绿树和落叶树”。
2. 观察与讨论(10分钟):
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树木图片和实物树叶,引导幼儿观察:
- “这些叶子是什么颜色的?”
- “它们看起来是不是很厚实?”
教师介绍常绿树的特点:一年四季都保持绿色,叶子较厚、坚硬,不容易掉落。
接着展示落叶树的图片和树叶样本,引导幼儿观察:
- “这些叶子是什么颜色的?”
- “它们是不是比常绿树的叶子更薄?”
教师讲解落叶树的特点:秋天会掉叶子,叶子较薄、柔软,颜色多为黄色或红色。
3. 分类游戏(10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不同种类的树叶图片或实物。请幼儿根据树叶的特征进行分类,判断哪些是常绿树,哪些是落叶树。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并给予积极反馈。
4. 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有的树会掉叶子,有的不会呢?”简单解释季节变化对树木的影响,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表扬积极参与的幼儿。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小区或公园里的树木,看看哪些是常绿树,哪些是落叶树。
四、活动延伸建议:
-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树叶拼贴材料,让幼儿用不同的树叶制作画作。
- 鼓励幼儿记录自己观察到的树木变化,制作“树木日记”。
五、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分类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常绿树与落叶树的区别。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互动和操作。今后可以结合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幼儿对自然现象的理解。
备注: 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内容与时间安排,注重幼儿的参与感和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