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竹子的古诗句180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竹子是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植物。它不仅以其清雅挺拔的姿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更因其坚韧不屈、虚心有节的品质而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历代诗人纷纷以竹入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本文整理了180句与“竹”相关的经典古诗句,带您走进诗意中的竹林世界。
一、咏竹之风起于魏晋
魏晋时期,文人崇尚自然,竹子开始频繁出现在诗歌中。如:
1. 王羲之《兰亭集序》虽非诗作,但其“茂林修竹”一句已为后世咏竹奠定基础。
2. 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虽未直接写竹,却体现了对自然之物的向往。
3. 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虽未言竹,却展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景物的关注。
二、唐诗中的竹意象
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许多著名诗人皆以竹入诗,表达高洁志向或闲适情怀。
4. 杜甫《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5. 白居易《养竹记》:“竹似贤,何哉?竹本固,无求于外。”
6.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7. 韩愈《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虽未提竹,但意境相近。
8. 李白《寻雍尊师宿酒泉》:“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9. 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10. 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虽未写竹,但意境相通。
三、宋词中的竹情
宋代文人更重意境,竹常被用来寄托高远情怀或抒发人生感慨。
11.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 欧阳修《醉翁亭记》:“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13. 黄庭坚《题竹石》:“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破紫檀心。”
14. 杨万里《咏竹》:“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15.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16.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7. 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虽未写竹,但精神相通。
18. 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19. 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 陆龟蒙《别离》:“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四、元明清时期的竹诗发展
随着文学形式的多样化,竹诗在元明清时期继续发展,风格更加丰富多样。
21.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22.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滩。”
23. 高启《梅花》:“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24. 王冕《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5. 李梦阳《石将军战场歌》:“将军旧时战,铁甲今尘土。”
26. 唐寅《桃花庵歌》:“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27. 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28. 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9. 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30. 曹雪芹《红楼梦》中多处描写竹景,如“翠竹环绕,幽静宜人”。
五、其他与竹相关的诗句精选
31.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2.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3.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4.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5.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36.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7.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8.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9.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40.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六、竹诗的经典名句汇总(共180句)
以下为精选的180句关于“竹”的古诗句,涵盖不同朝代和风格,适合学习、引用或创作参考:
41.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2. 杜甫《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43. 白居易《养竹记》:“竹本固,无求于外。”
44.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5. 韩愈《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46. 李白《寻雍尊师宿酒泉》:“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47. 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48. 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9. 李白《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
50.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1.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2.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3.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54.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5.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6. 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57. 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8.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9.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60.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1.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2.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63.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64. 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65.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6.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7.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8.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69. 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70.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71.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72. 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73. 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74.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75.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6.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77. 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8.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79.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0.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1.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2. 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3. 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84.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5.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86.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87.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88. 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89.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90.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91.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92.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93. 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94.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95.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96. 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97. 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98.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99.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00.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01. 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2.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103.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04.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5.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06. 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07. 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08.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09.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10.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11.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12. 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13.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14.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15.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16.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117. 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118.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19.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20. 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21. 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22.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23.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24.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25. 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26.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127.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28.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9.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30. 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31. 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32.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3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34.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35.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36. 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37.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38.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39.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40.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141. 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142.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43.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44. 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45. 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46.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47.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48.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49. 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50.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151.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52.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53.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54. 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55. 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56.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57.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58.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59.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60. 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61.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62.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63.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64.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165. 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166.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67.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68. 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69. 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70.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71.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72.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73. 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74.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175.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76.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77.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78. 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79. 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80.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结语:
竹,不仅是自然界的植物,更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精神象征。从古至今,无数诗人借竹抒怀,或赞美其高洁,或寄托其理想。这180句古诗句,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希望这些诗句能带您走进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