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的一所小学里,有一位名叫李老师的数学老师。她并不高大威猛,也不善言辞,但她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学生们都说,上李老师的课就像在玩一场有趣的冒险。
有一次,李老师讲到“分数”的概念。她没有直接用课本上的例子,而是拿出了一块蛋糕模型,说:“今天我们要一起‘吃’一块蛋糕。”孩子们一听,立刻坐直了身子,眼睛亮了起来。
她把蛋糕分成四份,问:“如果我吃掉一份,剩下的还有多少?”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三份!”“3/4!”“对,就是3/4!”李老师笑着说,“那如果我们再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吃一份,还剩多少呢?”
这时候,有个调皮的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应该剩下1/4。”李老师点点头,却没有直接纠正他,而是说:“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她拿出四个纸片,分别代表四份蛋糕,然后让两个学生上去拿走两份。接着问:“现在还剩几份?”孩子们齐声回答:“两份!”“对,那就是2/4,也就是1/2。”小男孩恍然大悟,脸红着坐下,眼里满是骄傲。
从那天起,这个小男孩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绩也慢慢提升了。李老师常说:“数学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生活中的智慧。”
后来,这个孩子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每次回家都会来看望李老师,说:“老师,谢谢您让我明白了数学的有趣。”
这也许就是教育的意义——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兴趣,点亮心灵。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数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