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一首经典之作,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闻名,常常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在进行这首诗的教学设计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诗歌的内涵,并感受到中华诗词的魅力。
首先,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苏轼及其生平背景。苏轼不仅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与哲思。通过介绍苏轼的生平经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创作此诗时的心境。
接着进入正题,《题西林壁》原文如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带领学生熟悉这首诗,并解释每个字词的意思。例如,“岭”指的是山峦起伏的样子,“峰”则是指高耸的山尖。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词汇背后所蕴含的画面感。
在理解了基本含义之后,接下来就是深入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里可以采用提问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什么横着看是岭,而侧面却成了峰呢?”这样的问题不仅能让学生们开动脑筋思考,还能帮助他们认识到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此外,“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寓意在于提醒我们不要局限于眼前的现象,而是要尝试跳出局限去看待问题。
最后,在课堂结束前可以让学生们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整首诗的大意,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于这首诗的理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文本内容的记忆。
通过以上步骤的设计,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够充分体会到《题西林壁》这首诗的独特魅力所在。同时这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如何从多方面分析文学作品,并且培养批判性思维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