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发展史上,《伤寒论》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它由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所著,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典范。本文将呈现《伤寒论》的序言原文及其现代汉语译文,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核心思想和历史背景。
原文如下:
上古有大医者,名曰岐伯,尝与黄帝论医道。黄帝问曰:“夫医者,术也,术之精微,何以得之?”岐伯对曰:“医之道,在乎仁心,在乎博学。仁心者,爱人如己;博学者,通古今之变。”
张机幼而好学,长而精研,博览群书,尤擅伤寒杂病。尝见时疫流行,百姓多死,遂发愿撰此书,以济世人。今兹成书,愿后学诸君,能明其理,善用其方,救死扶伤,不负医者之责。
译文如下: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医生,名叫岐伯,他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的道理。黄帝问道:“医学是一门技艺,技艺的精妙之处如何才能掌握呢?”岐伯回答说:“医学之道在于仁爱之心,在于广博的知识。仁爱之心,就是像爱护自己一样去关爱他人;广博的知识,则需要通晓古今的变化。”
张机从小就热爱学习,长大后更是深入研究,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尤其擅长治疗伤寒和其他疾病。他曾经目睹瘟疫肆虐,百姓大量死亡,于是立志编写这本书,以救助世人。如今本书已经完成,希望后来的学习者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善于运用其中的方法,拯救生命,不辜负医者的职责。
通过以上原文和译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伤寒论》不仅是一部医学著作,更蕴含了深厚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张仲景作为一位杰出的医者,他的作品至今仍然影响着无数的医者和患者。